● 沈澤瑋 北京特派員 中國溫州動車事故國務院調查組專家表示,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中國鐵路發展應以保障質量為首任,不應“把高鐵開通日期變成法律,而應該把工程質量變成法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昨天舉辦“經濟每月談”,討論如何提高中國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出席座談會的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濤針對中國高鐵建設發表談話時,提出上述觀點。 中國國務院調查組承諾,要在9月15日前完成溫州動車事故書面調查報告,爭取在9月中旬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不過報告至今未出爐,因此身為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國務院調查組專家之一的唐濤在座談會發言,格外引起媒體關注。 唐濤說,有關調查報告的事他不多談,事故調查本身無法單純得出簡單的結論,中國需要在高鐵這段震動期做冷靜思考。 他說,通過自主研發和系統集成創新,中國研究了適于300公里高速列車控制系統技術,并在通過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加強了生產能力和設計能力,但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的高速鐵路本身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尤其是距離世界發達國家,還有相當的差距”,“發展速度太快,使得我們一些基礎理論研究嚴重滯后”,中國現在的技術研究“應該承認還有相當模仿的程度”。 對標準制定 投入資金最少 以規范標準的制定為例,唐濤說,中國對標準的制定所投入的資金是最少的,“我們國家一般的標準制定三、五萬塊錢,還不夠去出差,還不夠去把別人的翻譯整理過來”。 中國鐵路是從1997年起進入跨越式大發展階段,火車運行時速經過6次上調;中國高鐵從2004年前的一無所有,在短短幾年做到運營規模及速度世界第一,走完了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歷程,為配合中共90周年黨慶,備受矚目的京滬高鐵還高調舉行首發儀式。 |
|
||
|